麗明攜手戲曲國寶孫翠鳳 凝聚中台灣公益力量為身障者築起「喜樂方舟」
2025-09-03 ESG活動

8月29日,瑪喜樂社會福利基金會舉辦「引領希望‧舟築幸福」募款餐會,在基金會與麗明營造董事長吳春山號召下,席開117桌成功募得720萬元善款,全數投入「喜樂方舟」建設。當晚吳春山更與戲曲國寶孫翠鳳攜手登台義演,為這個延宕七年、總經費3.3億元的身障職訓園區工程注入新動能。
一場為身障者點燃希望的溫馨夜晚,在台中悄然展開。8月29日,瑪喜樂社會福利基金會舉辦的「引領希望‧舟築幸福」募款餐會上,一個特別的組合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——麗明營造董事長吳春山與戲曲國寶孫翠鳳同台獻藝。
這不是一場普通的企業應酬,而是為了一個仍缺1.5億元建設經費的身障職訓園區「喜樂方舟」所舉辦的募款餐會。當營造業老闆遇上傳統戲曲名伶,當企業社會責任碰撞藝術文化傳承,這場跨界合作背後,藏著怎樣的感人故事?
從陌生到深度參與:一段意外的緣分
故事要從2017年說起。那一年,瑪喜樂社會福利基金會懷著為身心障礙者打造職能工作坊的夢想,開始規劃「喜樂方舟」。這座方舟不是普通建築,而是要為身心障礙者創造一個自食其力的空間,讓他們能在社會中重新站起。
然而,理想與現實之間有著不短的差距。七年來,基金會到處尋找願意承攬的營造商,卻屢屢碰壁。主要原因在於工程總經費高達3.3億元,但基金會當時只募得1.2億元,資金嚴重短缺。直到2024年,基金會執行長林玉嫦找上了麗明營造,吳春山在了解情況後,義無反顧地決定接手這個挑戰,並迅速在九月動工。
2024年9月14日,喜樂方舟正式動工。同月27日,基金會舉辦第一場募款餐會時,吳春山還只是個「新朋友」,帶著幾位友人低調參與,在拍賣會上買了一尊可愛的投錢銅雕,至今仍擺在家中。
但今年,一切都不同了。
從配角到主角:企業社會使命的延伸
今年的募款餐會上,吳春山從台下的支持者,變成台上的表演者和拍賣官。與明華園掌門人孫翠鳳攜手合唱《愛拚才會贏》,獨唱布袋戲經典《恨世生》、《黑玫瑰》,還有感人的安可曲《碼頭惜別》。
「這幾首歌都很輕快,希望能讓大家感受到溫馨的氛圍。」吳春山笑著說。但這背後的轉變,其實反映了一個企業家對社會責任的深度思考。
去年底,麗明營造已率先捐出1,000萬元。但吳春山發現,光靠單一企業的力量還不夠。「因為啟動資金就短缺約三分之二,我意識到必須發揮更大的號召力。」吳春山說。
於是,當基金會製作「引領希望‧舟築幸福」海報,放上他與孫翠鳳的照片時,吳春山毫不猶豫地分享到所有親友群組和企業社團。「看到大家熱烈的回響,我深深感受到台灣人的善良。」吳春山說。

串聯中台灣:從個人善行到生態圈效應
多年來,吳春山一直在實踐一個理念:善用企業影響力,串聯中台灣的公益生態圈。從慈善機構到企業夥伴,從社區組織到政府單位,他相信只有形成網絡效應,才能為這片土地帶來真正的改變。
這次的募款餐會,正是這個理念的最佳展現。在基金會與麗明營造董事長吳春山號召下,中部企業界及慈善單位踴躍響應,現場席開117桌、總計逾1170人出席,集結了16個合辦單位與15個協辦單位,成功募得720萬元善款。這不僅是資金的匯聚,更是中台灣公益力量的集體展現。
「企業取之於社會,用之於社會。」吳春山說:「我們不只是蓋房子的,更要成為這些身障朋友生命中的貴人。」
在困境中看見台灣最美的風景
談及這次募款餐會的深層意義,吳春山的語氣中帶著感動:「現在的台灣,雖然多數產業面臨挑戰,但台灣人的愛心從未減少。看到117桌的盛況,我深深感受到『人溺己溺,人飢己飢』的精神,台灣真的是名符其實的愛心島。」
這不是客套話。在經濟寒冬中,這份溫暖如春日暖陽,不僅溫暖了身障朋友的心,也讓所有人看見了台灣社會最美麗的一面。

方舟即將啟航:承載希望的未來
目前,「喜樂方舟」工程進度順利,結構體已接近完成,預計10月3日舉行上梁典禮。這座方舟完工後,將為中部地區身障朋友提供多元化的職業訓練與就業機會。
但對吳春山而言,這座方舟的意義遠不止於此。「它不只是一棟建築,更是一艘真正承載希望的生命方舟。我們期盼結合專業技術與愛心,讓更多身障朋友能在社會中找到屬於自己的位置,有尊嚴地生活和工作。」
從承攬工程到深度參與,從個人捐款到號召生態圈,從企業社會責任到社會共融理想——吳春山與麗明營造的這場公益實踐,或許正為台灣企業界樹立了一個值得思考的典範:當企業真正與社會需要連結時,會迸發出多大的正向能量?
而那艘承載著無數希望的「喜樂方舟」,即將在愛心的海洋中揚帆啟航。